江南巨族始祖宣公系---渤???/p>
渤海源流遠,延陵世澤長。關于吳氏郡望,民間常以季札派下為延陵郡,夫差派下為渤????!叭鸢膊澈鞘稀笨紦v史相關譜牒,江南巨族始祖吳宣公(泰伯公第六十九世),字守德,生于唐僖宗乾符元年甲午(公元874年)四月十五日未時,隨父親簡公居西蜀閬中巫錫山,娶時任劍南節度副使孟知祥之女為妻。孟氏夫人為宣公育有三子:綸、經、紹。孟知祥在西蜀稱帝后(史稱后蜀),封吳宣為“駙馬宣城公”。不一年,孟知祥去世,其三子孟昶繼位,欲加封吳宣為“王”,宣公義辭,遂舉家南遷。宣公南遷江西后,陸續購置了大量土地,家族得到了很大的發展,行善積德,樂助救濟,有三子、十八孫、七十七曾孫、三百多元孫,這三百多元孫開枝散葉,形成江南巨族。傳至五世沛公,字盛東(泰伯公第七十三世),生北宋太祖開寶九年(公元976年)。官為山東埭州太守,退隱山東渤海邊,后裔以渤海為郡。
一、渤???--則茂公支系
(一)則茂公支系考略
第1世,泰伯、仲雍-季簡-叔達-周章-熊遂-柯相-疆鳩夷-余橋疑吾-柯盧-周繇-屈羽-夷吾-禽處-轉-頗高-句卑-去齊-壽夢-季札-重道-利堅-成鏗-若水-玉-梓-烜-圭-鎬-沐-霍-莊-森-永-敬-封-筼-葳-漢-檟-烝-璞-鑊-祐-瑚-梁-庫-圻-璧-矩-涿-隱-煜-櫮-齊-竺-禎-堂-明徹-逵-靖-蒞-稇-兢-伯芮-明通-武陵-初云-簡公--69世.宣公-綸-寶-亮-沛.....
73世.沛公、字盛東(亮子),生于北宋太祖開寶九年丙子(公元976),北宋天圣年間為山東埭州太守,生子二:楷、模。晚年退隱山東渤海邊,后裔逐以地(渤海)為郡-74世.楷-炳-墉-銘-復-仁-伯蓮-奕-簡-柏-十四郎-岳-86世.則茂公.....
查《一脈相承的漳浦與臺灣吳姓》資料:入漳吳姓始祖念二郎、名岳、字猥元、號石庵。原居汀州永定縣,宋度宗咸淳年間,移居漳州海澄白埕吳養(浯漾)山(今龍海市東園鎮)。岳公生三子:長子則賢,守祖傳衍海澄一帶;次子則惠,分衍南靖一帶;三子則茂,分衍漳浦縣南浦鄉糞箕湖,后再分衍漳浦縣石榴鎮山城村。祖妣合葬在龍溪鰲仔林、號老婆縛腳(今南浦鄉興旺村),在山城村吳氏祠堂里,有一副對聯:浯漾開基綿世澤,鰲林衍派振宗風。
閱《漳州平和吳江流后裔,尋吳氏本家和族譜》、《漳州吳姓各支系》、《吳岳(念二郎)世系資料》等等。則茂公系念二郎、岳公第三子,十四郎公之孫,柏公之曾孫,泰伯公第86世孫。元英宗至治年間,從河南洛陽徙居龍溪縣錦田里洋尾(元至治二年劃歸南靖縣管轄,今屬漳浦縣南浦鄉),妣黃氏,生子二:種德,重成。長子種德公,號飲賓,傳漳浦縣山城、崎溪等地,部分后裔居臺灣;重成公生子三:純齊、純洪、晚達。純洪公、字懋洪生應時。應時公生輩。輩公生理齊。理齊公生景宜。景宜公生宏器。宏器公生子二:甫祥、甫瑞(泰伯公第94世)。甫祥公生子五:肇祖、肇起、肇都、肇緝、肇熙;甫瑞公子二:盛宇、盛化。
甫祥公長子肇祖,生三子:時雍、時和、時榮。
肇祖公長子時雍,居平陽四十五都高沙麻步。時雍公長子,宗周公派下日定,遷居福建秦嶺牛欄崗;時雍公次子,宗禹公遷居平邑四十六都南湖竹坪;時雍公三子,宗旦公遷居瑞邑四十六都蘇山。時雍公至六世孫:士儒公移居福鼎選城東山下;士賢公遷福鼎六都大賞當笻。
肇祖公次子,時和公遷居瑞安四十二都團社(今馬嶼五甲等地)。
肇祖公第三子,時榮公遷居瑞安陶山沙洲。
甫祥公次子肇起,生子二:時謨、時詔。時謨公次子宗德,居臺灣;
甫祥公第三子肇都、字文洪,生子二:時明、時晴。
肇都公長子,時明公生宗上,居瑞邑九都瑞安莘塍前埠。
肇都公次子,時晴公生宗正,瑞邑九都移居平陽二十九都靈溪大門。
宗正公生子三:文彌、文瑞、文瑜。
文彌公生子一,起珍公遷居永嘉山丁埠頭,后裔住溫州。
文瑞公、諱聖瑞、字伸祥,生子二:起仁、起泰。
文瑜公、字伸明,生子四:起士、起寶、起卿、起順。
甫祥公第四子肇緝,遷居泰順,住址無詳。
甫祥公第五子肇熙,子三,時泰、時浩、時丙,居溫州永強三甲。
甫瑞公長子盛宇,林山內紀祖。生子四:興權、興禮、興宗、興進。
盛宇公長子興權公,生子士鎧。
士鎧公生子三。乾傅、乾受、乾弟。
士鎧公長子乾傅、字克震。高樓林山始遷祖(泰伯公98世)。
乾傅公生子五。世韜、世略、世賢、世德、世餘。
甫瑞公次子盛化、字建生,居東山南陀嶺。生子敬所。
1、肇祖公派下概況
泰伯公第九十五世肇祖公,生公元1521年(明正德辛巳年),生子三:長子時雍、次子時和、三子時榮。
時雍公于公元1573年(明萬歷元年)避亂從福建漳州南靖縣焦山(今屬漳浦縣南浦鄉),遷至平陽高沙里。時雍公長子、宗周公派下遷居福鼎選城;時雍公次子、宗禹公遷居平陽南湖、竹坪。厥后,時和、時榮二公訪胞兄(時雍)至平邑,攜時雍公第三子宗旦,復游平陽坡南,渡過瑞安飛云江,乘舟沿江而上,見其山明水秀,土地肥沃,風俗醇美,逐卜宅居矣。時和公逐卜居團嶼(今馬嶼五甲),時榮公居陶山沙州。時雍公第三子、宗旦公(泰伯公第九十七世)居陶山蘇山。三公分別為五甲、沙州、蘇山始遷祖。
馬嶼五甲等地吳氏概況。肇祖公次子時和、字元有(馬嶼五甲始遷祖),生公元1546年(明嘉靖丙午)三月初三日辰時,卒公元1619年(明萬歷己未)十二月十五日辰時,墳本山殿后大樹腳,坐丑向癸未丁分金。妣鳳氏,生1547年(明嘉靖丁未)四月十三日午時,卒公元1618年(明萬歷戊午)十一月廿八日酉時,墳本山殿后,公元1885年(清宣統乙酉)轉遷與時和公同穴,公元1990年重修。
時和公生子四:長子宗山、次子宗侖、三子宗久、四子宗四。長房宗山公派下:泰伯公第九十九世起義公遷居平陽坑塘岙;泰伯公第一百世君靖公遷居里垟底。二房宗侖公派下:泰伯公第九十八世文景、文泰馬嶼江橋灣;文泰公之子起望公遷居蒼南信智、起則公遷居馬嶼大坑。三房宗久公派下:泰伯公第九十八世文才公遷居蒼南宜山,文才公第三子起敬公遷居馬嶼大南呈佛;起敬公九世孫、泰伯公第一百零七世仁法公、號忠法,居舟山市定海區(中浪集團董事長);文才公第四子起燦公遷居蒼南信智;文才公第五子起億公遷居蒼南赤溪。四房宗四公生子二:長子文躍、次子文奎。后裔懷四公遷往江西、部分遷居瑞安南門三港殿東蕭壤巷及瑞安卓岙等地。
陶山沙洲等地吳氏概況。肇祖公第三子時榮公(陶山沙洲始遷祖),生子宗沔公,生卒不詳。墳謝岙山。是一支克勤克儉、敬業厚德宗族。泰伯公第一百零六世永年公,泰伯公第一百零七世娒奶公遷居陶山;泰伯公第一百零七世玉清公遷居瑞安城關;泰伯公第一百零七世玉銀公遷居仙降林家村。至今丁育六百多,傳衍十五世。
陶山蘇山等地吳氏概況。泰伯公第九十七世、時雍公第三子宗旦公(陶山蘇山始遷祖),育子三:長子文溢、次子文拱、三子文叔。文拱公移居馬嶼姜山;文叔公之子起智公遷居馬嶼大岙底;文溢公派下:泰伯公第一百零二世、日湊公移居謝岙底(瑞安潘岱),克鵬公移居黃泥山(今瑞安沙河底)。宗旦公墳大岙底山。至今丁育七百五十多,傳衍十六世。
時和、時榮,宗旦三公,入瑞迄今近四百卅載,衍傳十七世,丁育五千三百多人……。是一支名門望族,宗支繁衍。部分族人散居福建,江西、舟山,溫州,平陽,蒼南,瑞安馬嶼、陶山、飛云等30多村居……。
祠堂記
宗族祠堂建于清康熙卅年,由時和、時榮,宗旦三公后裔籌資建造,坐落于五甲山腳下,使用面積960平方米,建筑占地面積220平方米,清同治三年重修,1992年8月再一次重修。
修譜時間
首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(公元1688)、二次乾隆五十年(公元1785)
第三次修譜于咸豐七年(公元1857)、四次于光緒八年(公元1882)
五次修譜于光緒廿八年(公元1902)、六次民國廿一年(公元1922)
七次修譜于民國卅五年(公元1946)、八次共和甲寅年(公元1974)
九次修譜于共和癸酉年(公元1993)、十次共和己丑年(公元2009)
莘塍前埠與馬嶼五甲宗族,自民國至共和年間三顧馬嶼認親無遇,直至公元一九九三年農歷十月廿三日,前埠禮育(泰伯公第一百零九世)至馬嶼集市經商與五甲宗親相遇,雙方查閱譜系共祖同宗,此后瑞安渤海吳氏宗親頻繁往來。
2、肇都公派下、塍前埠吳氏概況
前埠始祖肇都公、字文洪(泰伯第九十五世),居閩之福建漳州南靖縣焦山(今屬漳浦縣石榴鎮崎溪村),明萬歷十幾年間,游浙溫瑞邑九都前埠,見夫水秀山明、俗風醇美,逐卜宅居焉。文洪公生子二:時明、時晴。
肇都公長子,時明公為乾房,公妣潘氏,生子宗上、字子上。
宗上公生文璜、字聖璜。文璜公生子三:起柱、起桂、起兆(泰伯公第九十九世),留守九都前埠。
肇都公次子,時晴公為坤房,公妣謝氏,生子宗正、字昌胤。遷居平邑二十九都(今蒼南)靈溪大門,娶許氏、生子三:文彌、文瑞、文瑜。宗正公長子文彌,居永嘉山丁埠頭,后裔居溫州。文彌公生子起珍(泰伯公第九十九世)。
肇都公居瑞邑九都迄今歷時四百載,宗傳十八世。瑞平興盛,丁旺叁千有余,枝繁業衍。部分族人散居臺灣,福建,上海,南京,溫州,永嘉,平陽、鰲江,蒼南、赤溪、信智、觀美,瑞安安陽、飛云良種場、西門河頭、十八家、東山、上望九里、莘塍、七坦、直落、周田、董田、塘下等遍布羅星。具體詳情由前埠、蒼南大門譜載。
歷史知名者
肇都公、名文洪,特授經官吏司之職;
起柱公、諱國柱、字清良(泰伯公第九十九世)。生清康熙十一年辛亥(公元1671年)六月卅日未時,清登士郎。
起兆公、名國兆、字國肇(泰伯第九十九世)。清康熙年間,生卒失考,九品之職; 士甲公、名允甲(泰伯公第一百零一世)。生清雍正九年辛亥(公元1731年)六月卅日未時,清登士郎,欽賜恩賚。
日松公、字連松、號崇禮(泰伯第一百零二世)。生清乾隆卄五年己卯(公元1759年)四月初六日亥時,九品之職。
大坊公(泰伯公第一百零三世)。生清乾隆六十年甲寅(公元1794年)十一月初七日巳時,九品之職。
大釧公,諱大川、字接春(泰伯公第一百零三世)。生清嘉慶五年庚申(公元1800年)十二月卄一日亥時,九品之職。
學錦公、字壽考,榜名公度、號逸民(泰伯公第一百零六世)。生光緒卄一年乙未(公元1895年)九月初八日午時,浙江公立專門學校醫科畢業。陸軍第一等軍醫官,民國十三年為軍醫官醫長。
吳錦章,女(約1910—?),祖籍瑞安莘塍前埠村人。溫州師范學院畢業,民國(1940年期間)任九里鄉(現上望九里)女鄉長,解放后教書…。她舅父叫朱云龍(東區地下老黨員,1936年參加革命工作,曾擔任平陽麻步區長、溫州衛生局局長…)。
祖墓與宗祠記
前埠始遷祖肇基祖公,諱肇都、名文洪,娶林氏,合葬本地(前埠)太陰宮前一墩一穴。公元1973年轉本埠二坦門前路北上坡中央;公元1992年又轉本埠三坦公墓旁邊,坐北朝南。
前埠吳氏宗祠建于明萬歷年間,坐落前埠前岸,坐南朝北五間二進、東西兩廊各三間。四至:東靠吳宅九間巷弄、西靠葉家和吳家、南靠吳家界、北靠前埠河路。20世紀60年代吳氏宗祠被政府拆除,暫建為米廠、糧倉使用。20世紀90年代,米廠毀于火災,吳姓族人自籌資金重建二進三間(共六間),東首另有四間房屋(從前埠河至吳家為界),共建筑占地面積700多平方米。由于原祠堂位于城市發展規劃建設控制范圍,2005年吳姓族人自籌資金,又在前埠三坦工業區范圍旁邊,建造二進五間三層祠堂,建筑占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,建筑面積2000多平方米,坐北朝南。四至:東至工業廠房、西至葉宅祠堂、南至路、北至路。于2019年被政府拆除,將土地征收掛牌出讓榮安地產公司開發。宗祠遷移至前埠村老人公寓西首,將于2022年開始方案設計修建。
修宗譜時間
首修于清光緒丙子年(公元1876)
清光緒甲辰(公元1904年)、 民國乙丑年(公元1925年)
民國乙亥年(公元1935年)、 民國戊子年(公元1948年)
共和乙卯年(公元1975年)、 共和丁卯年(公元1987年)
共和壬午年(公元2002年)、 共和癸巳年(公元2013年)
3、高樓林山等地吳氏概況
高樓林山吳氏始祖瑞公、字甫瑞(泰伯九十四世、宏器公次子),于明隆慶年間,隨族鄰游流至閩泉州,南安黃龍逐卜宅而居,成家立業,生子二。長子肇宇、字盛宇,次子肇化、字盛化。
甫瑞公于明萬歷年間移居同安崇善里,與祖籍失聯。后族人尋親至同安崇善里,據鄉鄰傳說,公由官司原因帶家人南遷浙地,生卒、墓址具失考。
盛宇公、名肇宇(瑞公長子),生穆宗隆慶五年庚午(公元1570年)六月廿一午時,卒崇禎十六年壬午(公元1642年)六月卅日未時,享壽七十三。妣曾氏、與公葬平邑四十四都石墩崗垟岙垅坐東向西。
盛宇公生子四:興權、興禮、興宗、興進。
興權公、字敬宗(盛宇公長子)生子士鎧、字啓然。
士鎧公生子三:乾傅、乾受、乾弟。
乾傅公、字克震(士鎧公長子),林山始遷祖(泰伯公第九十八世)。
盛化公(甫公次子)、名肇化、字建生,自閩隨兄來平邑,分居平邑東山南陀嶺。公妣生卒逸,墳在瑞邑五十都知朱垟大區田上。生子敬所。敬所公生子三:榮贊、榮國、榮亮。
盛宇、盛化二公祖輩原籍福建泉州府南安縣黃龍,遷居同安感化里沙坭洋西堤。明萬歷三十三年甲辰(公元1604年)移居桐山縣,土名后五岱,住十余年。萬歷四十五年丙辰(公元1616年)移居平邑四十四都廿八莊塔邊東山(今平陽水頭鎮)。祖墳在感化里隔口,按清代地名史記載,隔口是感化里大路尾堡隔口自然村,現地名是廈門市同安區蓮花鎮云浦村。
乾傅公、字克震(盛宇公曾孫,泰伯公第九十八世),高樓林山始遷祖。生順治十年壬辰(公元1652年)十一月廿三日丑時,卒雍正二年(公元1723年)正月初三日亥時,享壽七十二。妣蔡氏,生康熙二年壬寅(公元1662年)十一月廿五日寅時,卒雍正二年(公元1723年)閏四月十三日未時,享壽六十二。生子五:世韜、世略、世賢、世德、世餘。公從平邑四十四都廿八莊,遷居瑞安高樓林山。
泰伯公第一百世鼎超公 居高樓四十九都官巖坑,生子五。泰伯公第一百零一世奕引公 移 居五十都雪山(文成)。泰伯公第一百零二世振註公 隨母帶住四十四都(平陽)馬蹟寺西倉坪。泰伯公第一百零三世應清公 移居高樓營前白巖前。泰伯公第一百零四世時彪公 移居青田九都二源遠村、時明公 移居金華湯邑北鄉、時漢公 移居杭州、時皆公 移居高樓新渡垟尾林。泰伯公第一百零五世汝運公 移居福建泉州、汝種公 移居杭州、汝定公 移居福建德清縣三橋頭。泰伯公第一百零六世明漢公、明堂公 移居福建浦城關處鄉,明珠公、明彩公 移居 嘉興湖州長興縣,明善公 移居寧波,明聰公 移居溫州飛霞北路等等。
盛宇、盛化二公迄今歷時四百余載,傳宗十七世。乾傅公遷居高樓林山三百二十多年,繁衍十三世,丁旺三千多。部分族人散居上海,嘉興,寧波,杭州,福建,武夷山,金華,青田,溫州,瑞安,平陽,水頭,黃將岙,東山頭等遍布羅星,具體詳情由林山、巖頭、官巖坑等譜載。
行 第(自泰伯公第96世起……)
馬嶼、陶山、莘塍等支系
時宗文起君 士日大光昌 學人存禮義 萬載衍芳英
目前瑞安族長“學”字輩--裔孫“載”字輩、蒼南族長“昌”字輩—最小“義”字輩
高樓林山、巖頭、官巖等支系
興士乾世鼎 奕振應時汝 明全賢瑞中 華永昌繼承
目前族長“汝”字輩—最小“華”字輩,
二、渤???--倫清公支系
陶山林岙,湖嶺雙坑口、潮基下街系倫清公派下
陶山林岙宗族。入閩始祖吳倫清,泰伯第90世孫,明初自南京姑州沂水縣南遷福建。傳11世懷山、懷川、懷平、懷澤等公,為避洪夷之亂于崇禎元年戊辰(1628)遷入平陽鶴溪。懷山之7世孫起鵬公于清雍正年間遷徙瑞安廿四都林岙。90倫清--91元康--92文易--93廣郎--94玉彬--95天珠--96茂祐--97欽達--98存思--99宣拱--100懷山--101振玉--102秉圣--103朝梁--104永茂--105有佩--106起鵬--107大……
倫清公瑞安后裔分布:
懷山之七世孫起鵬公,于清雍正年間遷徙瑞安廿四都林岙為肇基始祖。目前,陶山林岙人口一百八十多,認平陽鶴溪宗祠。
湖嶺雙坑口也是吳倫清派下,人口三百左右,認平陽鶴溪宗祠(具體詳情待查)。
陶山林岙、湖嶺雙坑口行第、輩分(100世起)
懷振秉朝永,有起大正可,成家昌立秀,華美體尚尊
陶山林岙最大輩“正”字輩,最小“秀”字輩
湖嶺雙坑口最高輩“大”字輩,最小輩“秀”字輩。
湖嶺潮基下街宗族
湖嶺潮基下街吳氏屬吳倫清派下。遷元公,諱亦元(泰伯公第一百零一世),生卒失考。公于清雍正年間與弟游樂至瑞邑湖嶺潮基,見環山繞水勝地,其昌子孫為址,開基創業,為潮基吳氏肇基始祖。迄今近三百年歷史,傳十一世,人口一百三十多。
行第、輩分(102世起)
文喬徵德化 明達茂盛昌 朝啟賢良貴 邦家永慶祥
最高輩“明”字輩,最小輩“昌”字輩。
資料來源《瑞安吳氏通志》
公元二零二二年、共和壬寅暑月
泰伯公第一百一十世 吳義者 修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