北宋著名思想家、哲學家、教育家、詩人李覯,自幼聰穎好學,像其他讀書人一樣,想通過科舉,登上仕途,干一番事業。但是,他在科舉仕進的道路上卻一再受挫,未能如愿。宋康定...
尺子就是圭臬,乃度量衡之“度”,具有永恒性。罐子是裝東西的容器,想裝什么就裝什么,具有變易性。那么至德精神是一把尺子?還是一個罐子?大家通過以下的探究,或許能有所...
摘要:商末周初的太伯,以其三讓天下而被孔子譽為“至德”,對其稱名用字現代以來頗為分歧,“太”與“泰”混用現象普遍,導致了對其稱名本字的誤讀誤用。從文獻典籍、學人著...
至德精神的基石就是“三以天下讓”,再三讓天下的思想淵源是遵從父旨的孝道,孝道就是感恩情懷??v觀太伯人生,“孝友感恩、誠信務實、謙讓包容、自強不息”就是其偉大人格的核心要素,就是至德精神的四維,這就是吳氏家族最古老的家風,故稱“吳氏四維”。
《論語》言:“太伯,其可謂至德也已矣。三以天下讓,民無得而稱焉?!眱汕Ф嗄陙?,太伯的人格風范,成為上至廟堂皇帝推崇、下至江湖百姓崇敬的道德境界。本人認為:近年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是對中華史上至德(精神)文化的現代闡釋與豐富。
在吳氏家族乃至社會上談論文化之時,常常提到“太伯文化”。然而何為太伯文化?在一些人之中亦不免一頭霧水。這里本人就“何為太伯文化”談談自己的認識。有不同意見,歡迎交流;有欠妥之處,更期待方家之指正。
延續三讓血統、傳承至德衣缽。正如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大海的光芒一樣,皖北淮河支流的沙水(芡河)南岸吳老畈吳氏后裔的骨子里,堅守著“世家第一、至德讓三”門規家風。在世人眼里,啟蒙教育是“仁義禮智信”,吳氏家族為人處世信條是“禮讓德忠義”
始祖,顧名思義,就是最開始的用這個姓的人。在編修族譜的時候,都會講這個姓的來源,就會提到因什么人什么事而得到這個姓的。最后確定姓這個姓的人,開始肯定不是姓這個姓的,是因為某種原因而得來的。小編今天就不講什么皇帝老兒賜的呀之類的典故。
1970年6月,在江蘇江寧縣(今南京市江寧區)陶吳中學校園內出土一件春秋早期銅戈(《集成》11400),銘文為:“□□王之孫、囂仲之子...